比亚迪和吉利的“赏金猎人模式”是否会引起眼镜蛇效应?
#老司机谈汽车品牌#
名词解释:
眼镜蛇效应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糟。比亚迪、吉利汽车相继推出“赏金猎人”模式,用来吸引人们寻找通过网络恶意抹黑品牌、背离客观事实的恶意评价,以及攻击其用户的网上黑公关。这种操作其实就是一种“赏金猎人”模式。最后会不会出现“眼镜蛇效应”?任何品牌的车辆都不可能完美,任何工业产品都会有缺陷,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以理性的人不会接受一个有好评但没有负面的品牌,这几乎是“反智”的。现在两个个体汽车品牌的营销都在搞反智操作。他们所谓的“自来粉”不允许在网络平台上对该品牌车辆的客观缺点进行任何讨论,一旦发现就会恶意攻击甚至谩骂。这种操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反而会让这两个品牌变得极其低级,甚至会让理性的人不屑于和这些标榜为用户的“自制粉”成为“骑手”;用户画像变得非常低级,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开启“赏金猎人”模式的比亚迪和吉利会走到这一步吗?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因为比亚迪和吉利都一直在做包括打造“用户品牌”在内的事情;和企业用户没有那么大的距离感。作为一个普通的汽车用户,即使是和企业的高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随时将车辆存在的实际问题反馈给企业。而且比亚迪和吉利在网络传播的控制上一直比较宽容;客观缺点可以说,只要不是偏离客观事实,其公关部门即使直言不讳地指出和批评,也不会反应过度;这些内容也不会被定义为“黑”。这两家车企可以用“十年被蛇咬,不怕绳”来评价。他们宽容是因为他们自信。“清晰”不是为了不让人们说话,“赏金猎人模式”也不是为了不让人们批评;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和用户保持距离,不通过网络营销和舆论控制去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那么这个企业就走到了尽头。汽车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只有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车辆。如果你说你脱离了市场,就相当于“自杀”。单纯依靠用户的市场需求调研,听到的或看到的基本脱离实际;比亚迪和吉利知道他们的方法。王传福和李书福都是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做这样的事,所以不用担心比亚迪和吉利的“奖励模式”。成都营销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