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经典广告营销案例分析,助你在广告营销时得心应手)?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是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那么,广告如何策划才能让人心动,愿意臣服呢?
今天给大家分析三个经典的广告营销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著名快餐公司麦当劳使用虚拟代言人和品牌识别系统
如今,没有一个产品品牌能像麦当劳一样受欢迎。
麦当劳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据知,它在120个国家拥有29000家快餐店,每天服务4500万顾客。几乎在任何国家都能看到金色拱门。
第一家麦当劳于1992年落户深圳。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麦当劳的生活方式。
麦当劳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理念,也带来了全新的广告理念。
简单来说,麦当劳就是金拱门和麦当劳叔叔结合的广告策略。
以麦当劳叔叔为代言人。
当然,这种虚拟代言人并不是麦当劳独有的。海尔产品的海尔兄弟,迪士尼的米老鼠,都是用这种虚拟人物做代言人。
麦当劳利用大叔做广告代言人,为自己赢得了很多优势。
首先,不需要给麦当劳叔叔交广告费。所以广告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符合广告策略的最小成本原则。但是,用名人做广告代言人成本很高。
比如周润发做康佳手机代言人片酬1000万,金喜善做TCL手机形象大使片酬1000万。这笔庞大的支出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次,麦当劳叔叔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麦叔叔风趣可爱,很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会影响父母对快餐店的选择。
第三,麦当劳叔叔不容易犯错。作为麦当劳的虚拟大叔,自然不可能做出损害麦当劳形象的傻事,而以名人为代言人的产品,可能就要铤而走险了——代言人往往会因为道德问题而损害品牌形象。
最后,麦当劳叔叔克服了中美文化差异。麦当劳叔叔以其快乐活泼的形象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这是其他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羡慕的。
麦当劳成功的基础在于它的黄色双拱形标志。这个M标志已经成为麦当劳广告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方式。
在麦当劳的无数广告中,即使没有出现“麦当劳”二字,消费者仅凭M标识也能自然联想到麦当劳。
作为广告策略的一部分,麦当劳的电视广告同样精彩。在中国,麦当劳的电视广告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经典。
麦当劳的“宝贝”广告非同一般。在这个电视广告中,一个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哭了一会儿,笑了一会儿。
当摇篮升起来靠近窗户时,婴儿开心地笑了;当摇篮落下时,它会哭泣。这个简单的过程已经重复了很多次。
这是怎么回事?广告的最后,当镜头从宝宝的角度指向窗外时,我恍然大悟:宝宝因为看到窗外黄色的麦当劳双拱而笑,因为看不到而哭。这个广告创意极其简单,但剧情却充满了内在的戏剧性。
麦当劳的其他电视广告也很夸张。面对麦当劳美食的诱惑,广告里的年轻人可以撞玻璃,女士可以失风度,婴儿变得更有灵性。
麦当劳的电视广告很难一个一个说。消费者只要去麦当劳快餐店,就能分享这些广告带来的快乐。
麦当劳的广告策略有许多优点。通过上面提到的特点,可以看出麦当劳广告的魅力。
二。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
提起农夫山泉,消费者脑海中浮现出“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经典广告语。这句经典的广告语最早是在农夫山泉的一个有趣的电视广告中提到的:在一所乡村学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调皮的学生忍不住喝农夫山泉。推拉瓶盖的砰砰声让老师很生气,说:请不要在课堂上发出这样的声音。
课后,老师边喝边夸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
于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口号广为流传,农夫山泉凭借“有点甜”的优势,从默默无闻发展到现在的全球饮用水市场三分之一,势头直逼传统霸主乐百氏和娃哈哈。
为什么农夫山泉的广告定位是“有点甜”,而不是像乐百氏的广告那样主打“27层净化”?这就是农夫山泉广告的精髓。
首先,农夫山泉对纯净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它的纯净度:连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都没有,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这个弱点被农夫山泉抓住了。
作为天然水,它自然高举反对纯净水的大旗,它只是通过“有点甜”向消费者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农夫山泉天然健康。
一个无污染,含有微量元素的天然水品牌,如果和纯净水相比,价格差别不大。可以想见,每个消费者都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但事实是,农夫山泉在甜度上没有优势,因为所有的纯净水和矿泉水,细细品尝都有点甜。农夫山泉首次提出“有点甜”的概念,抢占了消费者心理上的制高点。
农夫山泉发展到今天还是挺好的,但是农夫山泉并没有原地踏步。它继续高举天然水的大旗,将与纯净水的战争进行到底。
1999年6月,农夫山泉在央视播出衬衫广告,称“虽然被污染的水可以净化,但水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就像白衬衫被污染后很难恢复原状一样。”广告一经推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同时挑起天然水与纯净水的争论。
2000年4月,农夫山泉突然隆重公布“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害健康”的实验报告,并声称将放弃生产纯净水,只从事天然水的生产,充当消费者利益的代言人。
农夫山泉对纯净水的挑战遭到了纯净水厂商的激烈反击,甚至诉诸法律。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兴趣,产生了轰动效应。
农夫山泉乘胜追击。2000年7月,中国奥委会特别授予养生堂2001-2002年度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资格,养生堂拥有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标志的独家使用权。自此,农夫山泉广告与奥运挂钩,邀请孔、作为代言人,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再次发扬光大。
农夫山泉一环扣一环的广告策略,让人领略东方智慧的魅力。不得不叹服。
三。可口可乐
在《商业周刊》2001年公布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可口可乐以725亿美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
20世纪调查显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个词是上帝、她和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也是第一个在中国打广告的公司。
1984年,英国女王访华时,英国电视台BBC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出于外交礼节,央视不得不转播,但因为没钱给BBC,就找了可口可乐赞助。
可口可乐提出了一个赞助条件:在纪录片播出前加一段可口可乐的广告。这成为新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开篇之笔。
从那以后,许多公司写报告问,“可口可乐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我们可以吗?”于是电视广告的口子就开了。
抛开可口可乐的辉煌不谈,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可口可乐公司前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是碳酸、糖浆和水。不打广告,还有谁喝?”
从历史上看,可口可乐公司是靠巨额广告投入取胜的。今天,可口可乐每年在全球花费超过6亿美元用于广告。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可口可乐在中国每年花费数千万元做广告。
可口可乐起初是以国际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用最典型的美国风格和美国个性打动消费者,使用的广告也是亚特兰大版。
20世纪末,可口可乐意识到,要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品牌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长远之路。
于是在1997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中国投放的电视广告首次在中国拍摄,首次由中国广告公司设计,首次邀请中国演员拍摄广告。可口可乐开始大踏步实施广告本土化战略。
可口可乐广告的本土化策略首先体现在其广告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上。中国人喜欢热闹,尤其是春节,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口可乐的广告是1997年到2002年的春节系列电影。
可口可乐的贺岁片是在典型的中国情境中拍摄的,运用了对联、木偶、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通过贴春联、燃放烟花等民俗活动展现了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
可口可乐还宣传了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现在,它又大力赞助中国足球队,声称要喝可口可乐,“分享世界杯的精彩”。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产品,这种本土形象也确实达到了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效果。
其次,可口可乐积极选择中国新生代偶像作为其形象代言人。始终采取无差别市场覆盖的策略,目标客户相当广泛。最近,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将受众集中在年轻人身上,其广告形象以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为主。
1999年,阿美首次被使用。这位女歌手泼辣、狂野、充满活力,赢得了大批青少年的喜爱。然后新一代偶像谢霆锋被任命为可口可乐数码精英总动员。
2001年,推出当红偶像张柏芝作为可口可乐夏季营销活动的形象代言人,随后中国跳水明星、三届奥运冠军、跳水皇后伏明霞与可口可乐签约,成为新世纪雪碧品牌在中国的首位广告代言人。
广告中,伏明霞从一架千米高空空飞机上跃起,降落在晶莹剔透的冰雪中,暗示着雪碧的清新与挺拔。据说在中国新一代偶像的推动下,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24%。
可口可乐不愧是世界第一品牌,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了长期保持在中国软饮料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广告策略可以放弃美式思维,积极融入中国本土理念。
这种本土化策略受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欢迎。
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已连续七年蝉联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最佳比例第一。现在中国90%的消费者都知道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广告本土化策略值得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借鉴。比如联合利华的力士香皂广告代言人往往是国际女明星,现在却坚持聘请中国女明星。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可谓本土化策略的典范。
看完以上三个经典的广告营销案例,希望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