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策划方案怎么做,产品规划六步法?
你们在做初期产品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吗?每天加班到深夜,工作仍未完成;
来自业务端的需求很好,不知道怎么选择;
年初要写工作计划,但不知所措。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打老鼠’。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非常习惯于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谁先出现谁就先被消灭,容易导致重要事情的推迟。作为产品经理,规划很重要。不要被细节淹没。提前思考,提前规划你的产品。
做计划的重要性
仅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产品经理胜任力模型中,要做到高水平的产品,非常明确要求产品经理独立完成产品规划。
同时,随着资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分析和回答一些不清楚/不具体的产品问题,甚至发现问题和新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产品规划来完成。
02产品规划的两个关键点
1)设定目标
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产品的后续方向,需要沟通目标,让大家认同目标,齐心协力向前发展。
2)找到路径
为了达成目标,往往涉及很多人的分工合作,有节奏感,每个阶段达到什么状态里程碑。本质是始于终点的底层逻辑。先确定目标,再把目标当成达成,用什么方法拆解。
03产品规划的六步法
1.产品状态审查和审查
我们梳理和重供的目的是什么?整理他的基本原理,建立一个系统。这个过程一定是从模糊到具体,从树干到枝叶,枝叶不断细化。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定量,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产品基本面和关键指标的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种是定性,用户访谈,通过用户的声音,了解这个产品的现状。
最后,这件事的预期结果是什么?一个是抓住产品的问题,认清薄弱点;二是把握产品做好了哪些体验;
试着问自己:
- 可以从负责的产品中抽象出哪些关键方向?
- 这些方向包括哪些重点和节点?
- 如何量化这些点和节点的性能?
- 通过这些数据,哪些方面不如预期,哪些方面优秀?
2.用户场景和需求
为什么要关注用户场景和需求?
这是产品的核心,也是产品价值的落脚点。
用户的场景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以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例,从报刊杂志->:门户、博客->:微博->:头条->:微信官方账号->:短视频。
随着场景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也在迭代变化;试着问自己:
- 用户场景变了吗?
- 哪些用户场景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3.行业的变化
行业视角分为两个方面:
要熟悉同轨的产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时也要在内部关注兄弟产品的变化,从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求知若渴。试着问自己:
- 市场上我负责的同轨产品有哪些,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 与去年相比,赛道逐渐形成哪些新趋势?
- 公司里有哪些与我最近负责的产品相关或相似的兄弟产品的新系列或新型号?
4.部门/业务的方向
从事教育行业的产品后,发现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不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实际上并不在这条业务线的顶端。
互联网做产品,你最懂用户,你最上游,大家都是按照产品的思路走的;
但是,在教育行业,最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并不是我们。我们必须关注上游的业务思路和方向,紧紧围绕业务端的主渠道。及时获取并消化自上而下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试着问自己:
- 我有多久没和业务方面谈过了?他们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
- 业务端的核心指标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在哪些方面与这些指标密切相关?
- 我所负责的产品有哪些部分与业务方向密切相关?
5.总结问题,明确目标。
前四个步骤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这一步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整合所有的信息,提炼出要解决的主要核心问题。问题是切入点。问题出来了,你会发现目标也就出来了。
设定里程碑
前五步属于第一个重点。找到目标。
设置里程碑是第二个关键点:找到路径。
里程碑意义,让团队有目的感、节奏感,知道在什么时间点,要完成什么大事。
每一版都有一个主题,突出重点。并定期回顾团队的里程碑成就,以避免虎头蛇尾。试着问自己:
- 在所有计划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小MVP闭环不可或缺的?
- 有几行要做。每个版本的主旋律是什么?一张清晰的图片展示了两条关键路径和六步法之间的关系。
04写在最后。
产品策划是很多产品经理的痛;
产品的三个阶段,支撑业务、驱动业务、领导业务,有多少产品经理希望驱动业务、领导业务;
掌握产品策划背后的套路,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利器。今天我分享产品规划的两个关键环节和六大步骤:
1.2关键环节:设定目标,寻找路径。
2.6个步骤:
- 产品状态梳理和复检
- 用户变化(用户场景和需求)
- 行业变化
- 部门和业务方向变化,
- 总结问题,明确目标。
- 设置里程碑
最后分享一个策划思路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