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户生命周期,计算公式和模型操作分享?
1.什么是群体思维?
2.为什么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组?
-用户聚类是用户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用户分组更能体现用户差异化。
3.用户聚类方法
-结构分析
-同步分组分析
-RFM模型
-K均值
用户的状态在不同阶段会不断变化,因此掌握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不同的运营方案,从而引导用户实现运营目标,是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用户聚类是实现运营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作为数据分析师,在用户聚类中辅助运营也是数据分析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用户聚类的思想,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用户聚类方法及相关实例。
01
分组的思想是什么
用户聚类是根据用户的生命周期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而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对其进行运营;当然,数据分析师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活跃/付费特征进行分组,从而针对不同的用户采取针对性的运营策略。
以用户生命周期的变化为例。用户的状态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变化。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用户采取同样的运营策略,显然是不合适的。在用户的不同生命周期,各种操作是不一样的。以用户生命周期为划分节点是用户分组思想的最简单体现,如图1所示。
图1以用户生命周期为划分节点的用户层次结构
在获客阶段,运营的目标是希望有足够多的优质用户下载产品,以获得足够大的用户群。所以新客户下载激活产品后通常会获得一些新手福利。
在用户激活阶段,运营目标是下载产品的用户可以注册自己的账号,持续使用产品,因此用户在激活产品后会获得额外的新手奖励,产品会设计相应的新手指导功能,帮助用户熟悉产品的使用,从而促进用户的留存。
在用户留存阶段,运营希望足够多的活跃用户能够长期活跃并转化为产品的忠实用户,最终留下来为产品创造收益。所以这个阶段的运营会不断的进行各种运营活动,固化用户的使用习惯,让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进而引导用户付费。
在用户付费阶段,主要目标是将留存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运营通常采用不同的优惠策略或营销手段转化用户,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对于已经付费的用户,需要持续进行各种运营活动,促使用户持续付费。
在用户推广阶段,运营希望用户为产品背书,向不同的用户推荐产品,从而产生传播效应。上面的例子是简单分层思想的体现,但实际工作中用户的分层要比这复杂得多。分级用户更多的分为业务表单和相关监控指标。至于相关的监测指标,如何确定每一级的范围,需要结合数据分布和运行经验来确定。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以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标准来实现用户聚类。但在现实中,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用户会由两部分组成,从而形成两层金字塔式的聚类结构,如图8-2所示。比如,对于电商产品,既要求优质商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又要求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至于像哔哩哔哩/Tik Tok/Aauto faster这样的平台,他们既需要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也需要直播颁奖典礼的忠实粉丝。从上面可以看出,同时优化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是大多数产品的目标,双金字塔结构的用户分层也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