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场景:如何轻松玩转场景化内容营销?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斥着广告信息——功能兜售、参数枚举、情感共鸣等。,而消费者已经麻木了。
此时的场景营销就像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沉浸感和画面感,将广告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场景:这是一个影视术语,指的是特定时间空,由人和物组成的画面,消费者在其中可以引发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举个旁例:
1.什么是场景营销?
场景营销为用户营造一种场景想象,带来强烈的代入感,进而联系到品牌或产品定位,得到品牌定位或价值,从而达到商业目的。
其核心是:特定场景下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场景只是唤醒消费者心理状态或需求的一种手段。
作为营销人员,营销的第一步是为产品设计一个好的购买理由。当购买理由设计好了,剩下的就是钱和技巧的问题了。
第二,产品的场景就是定位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品牌利用场景来传播产品,塑造产品定位,突出产品卖点,引导消费选择。
例如:
1。六个核桃:
场景:工作场景
文案:时刻动脑子,多喝六个核桃。
2.王老吉:
场景:火锅店
文案:怕上火,喝王老吉。
3.红牛:
场景:运动
文案:又累又困,喝红牛。
4.士力架:
场景:爬山,打球等崩溃瞬间。
文案:扫饥饿,做自己。
他们的共同点是前半句使用场景提示,后半句直接切入产品或福利。
第三,场景是连接商品和用户需求。
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是因为商品能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场景,可以通过熟悉的场景快速将产品与用户需求连接起来,增加产品被消费者选择的概率。
1.马蜂窝
2018世界杯期间,备受争议的马蜂窝电视广告,实际上是通过场景设置突出了产品的卖点,强化了品牌的用户认知度:
- “旅行前,先去马蜂窝!”
- “为什么旅行前要去马蜂窝?”
旅游前的场景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大家都会去搜索各种旅游相关的信息,制定旅游攻略,参考别人的经验和评论,寻找值得去的餐厅和可以入手的商品。
如果你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你会发现真的很辛苦,分分钟思考:“如果有一个网站或app可以轻松满足出行前的准备阶段,那该有多幸福!”。
所以马蜂窝正好抓住了用户出行前的场景,通过不断的广告轰炸,加深了用户的印象,让用户想到出行前去马蜂窝。
类似当年史玉柱的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甚至过了这么多年,说到“今年过年不送礼物”,忍不住接下一句。
玩汽车
一枚汽车炸弹由大搜车于2016年11月15日正式上线,主题为“一枚汽车炸弹首付10%”。主要针对第一次买车,资金有限的年轻人。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会给每个人带来便利。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会加深用户对这种便利性的需求。
于是弹个车通过设计各种场景唤醒各种痛点和无车场景,不断提醒用户买车的必要性,同时强化产品的核心兴趣点:“10%首付弹个车,解决你的痛点。”。
场景只是刺激消费者的手段。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真实的场景。
其底层逻辑是用户的思维——即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用户设计解决方案,给用户新奇有趣的体验,促进用户对产品的选择和对品牌的好感。
有场景思维,积极构造场景,营销的时候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如何做好内容营销场景?
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尝试:
1.进行用户洞察,定义产品或品牌定位。
场景: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场景。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产品功能和品牌定位,明确产品的目标受众——你的产品满足受众的什么需求?这种需求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以养生锅为例展开:
养生锅是指以保健为目的,可以烹饪各种食材的小家电,类似于电热水壶。除了开水、花茶,还可以煮鸡蛋、汤、面、保健药膳、麦片粥、火锅、酸奶、酒、热牛奶、凉茶、消毒、保温、煮鸡蛋、咖啡、婴儿水、奶粉等等。
按产品功能分,老年人、家庭主妇、单身男女、白领、学生、上班族等。是养生锅的目标用户,每个群体使用养生锅的目的都不一样。
- 家庭主妇习惯煮鸡蛋、汤、粥。
- 孩子是热牛奶,婴儿水等。
- 白领煮花茶、咖啡等。
很多时候,品牌急于把能想到的功能都写出来,又怕漏掉不能完全展示产品的功能。
图中凉茶列出了其所有相关功效。一共48项,缺少起死回生的功能。
其实写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他们不相信你有这么多功能——可以治牙疼感冒,那还需要医生干嘛?其次,写了这么多,消费者也记不住。即使他们读完了所有的内容,他们也可能不记得“你能做什么?”。
王老吉提炼了“不上火”这一单一卖点,并通过大家熟悉的“吃火锅”场景不断强化这一卖点。“上火”其实是大家在吃火锅时所担心的。这个卖点很简单,也很极端,但消费者一进火锅店,自然会想到王老吉。
回到刚才养生锅的例子,确定了养生锅的目标受众和产品的使用后,就可以进行场景关联了。
2.联想相关场景
如果广告展示是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在图像的辅助下,用户更有可能联想到它。如果只是纯文字内容,那么我们需要先明确产品可能出现的场景,梳理出最有可能联想到的场景,以及接下来有可能联想到的场景,并探究其中的关系,从而为文案描述奠定环境基础。
下图中,产品的使用场景是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设定的,分别是:马宝和白领。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设置为:家庭和办公场景。
让消费者简单明了地得出:我买了一个产品之后,在哪些场景下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如何联想场景?
以下是给每个人的3个建议:
产品特点:
如果产品比竞品有明显的优势,或者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你能提取目标受众的兴趣点,那么内容就是成功的。
在电池领域,扶南是中国最著名的公司。作为小时候玩四驱的主要动力,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对扶南电池印象深刻。“扶南电池,一节比六节强”,让人记住了扶南。20多年来,扶南电池的销量一直遥遥领先。
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的电量一直是大家头疼的问题。一旦手机电量低了,我就感觉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充电,手机部分充电需要半天时间。
OPPO洞察到这一点,强调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唤起用户的使用场景。既解决了用户痛点,又让5分钟和2小时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拍照是很多人使用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你会发现逆光拍摄的画面是黑色的,画面模糊。
所以VIVO手机把场景的功能细化,只一句话就能让消费者对手机的拍照功能有深刻直接的了解。
其实很多时候,营销人员会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和其他公司的产品差不多,我们无法提炼出想要传递给消费者的点。”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惑,那就学会“上火就喝王老吉”:所有的凉茶都有去火的作用,不值一提,消费者应该都知道。王老吉最先说出来,结果大家都认为只有王老吉有去火的功能。
观众身份:
根据不同的消费者身份标签,从他们使用产品的场景出发,提炼产品的用户。
或健康罐产品:
- 马宝的主旨是“消毒、泡奶、煮奶、米粥”;
- 白领的主要目的是“甜点、水果茶、咖啡、杂粮粥”。
使用场合
根据目标受众使用产品的场合设置场景内容。
很多消费者购买产品,长期放在一个场合,不能频繁转移空。所以在固定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洞察场景的内容,很容易产生代入感。
以健康锅为例,可以设置家里和办公室的使用场景:
3.引导交易
我们做一切都是为了达成交易。成功将消费者带入某种心理状态后,就可以启动消费者的行为链。当我们获得了客户的认同感,我们也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所以这一次,我们获得了实时交易。
另外,建设场景的细节越具体,对用户的推动力就越大。
携程曾与太平洋保险合作,在其APP上销售航班延误险,但买家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携程打造的保险购买场景不够具体,导致对用户的推动力不足。
试想:如果你买了一张机票,APP上显示保险按钮,同时给出高达85%的航班延误率,用户的购买率会提高吗?
简单来说,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
现在的品牌营销不仅要选对人,还要选对场景。比如在微信上给人介绍运动耳机,不如在健身俱乐部介绍。
营销场景就是这样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特定营销环境。根据消费者在现状下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内容,获得超级代入感。
互联网下半场,线上人口红利停止,线上流量成本增加。打通线上线下的场景营销成为了破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