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运营是什么意思,私域运营的10个问题?
我们讨论了最核心的10个问题,这是对关键信息的梳理。
近年来,品牌的营销和获客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私域似乎是一个必要的选项。
2021年,新消费品牌爆发。
据新消费日报不完全统计,2021年1-6月,新消费领域共发生333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500亿。
一方面是新品牌和新消费市场的普及;另一方面,整体流量市场已经饱和。目前流量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行为的触点极其分散。
尤其是对于新品牌来说,更具性价比的用户运营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那么,大家知道要做私有域之后,应该怎么做呢?私有域到底是什么?
在每个品牌的心目中,定义其实是不一样的。新品牌如何构建从0到1的私域运营体系?有哪些操作秘籍?
8月5日,默克汀联合旗下新消费媒体《新消费日报》发起了“如何让新品牌私人化”的私人讨论会。
会上我们讨论了核心的10个问题,以上是对关键信息的梳理。
一、到底什么是“私有域”
品牌在谈私域流量的实用水平之前,首先要摆正自己对“私域”的认知。到底什么是“私有领域”?
有些品牌认为,私域就是一个用户在品牌本身手里,在触达用户的过程中可以运营、沉淀、变现。它能从各种营销角度为品牌GMV和口碑传播持续创造价值。
从数据上看,“私域”是品牌持有的消费者的“数据资产”。
这里的“数据资产”是一些可用的数据,如消费者画像、人群属性、标签等。
这是品牌手中的一方数据,可以持续应用,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对接品牌的广告。这样一方可沉淀、可移动的用户数据,就是“私有领域”。
从流量获取成本来看,私域流量几乎免费。
要想在天猫和JD.COM上获得流量,你必须花钱。私域流量可在微信、Tik Tok、快手免费到达。
真正的私域不是一次性收获用户价值,而是不断与他们建立联系和互动,从而带来更多的留存、复购和品牌溢价。
所以私域系统的建立不像传统营销,只有花钱,不断买流量,才能实现销售。
整体来看,品牌对“私域”的定义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品牌能够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地方,可以长期称为“私域”。
二。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
私有领域是相对于公共领域而存在的。一种是自己可以掌握,重复使用不增加成本。另一种是你在平台上花钱买的一次性流量。
公域和私域简单从流量属性上划分。
- 公共领域流量:百度、淘宝、JD.COM、拼多多、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Tik Tok、Aauto Quicker、小红书、哔哩哔哩等
- 私域流量:品牌自有APP、官网、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微信个人号、微信群、朋友圈、私信功能等。
有些品牌认为,在谈及私域和公域时,不能只认为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就是私域用户。品牌做营销活动的目的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有时候,虽然用户不花钱,但也能帮助品牌转型。
比如用户关注品牌微信官方账号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品牌的私域阵营。
假设他发布朋友圈传递品牌信息,也就是他在用自己的私域帮助品牌传播。
从公共领域来看,微博是典型的广播逻辑。如果你对它大喊大叫,有人收到就会看到,如果没有,它就会沉入海底。
所以,私有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是相对存在的。
从流量控制的角度,甚至从一些中间地带的存在来看,比如“半私有域”,公有域平台上是有私有域属性的,比如淘宝群、Tik Tok群。
三。“服务”在建立私域中有多重要?
一定要做私域才能增加产品销量吗?
有时候不仅仅是销售,而是一种用品牌服务用户的手段。
如果你是家电品牌企业,家电行业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一次性的,平均五年才回购一次,做得好的回购率只有15%左右。
因此,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市场上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家电企业。他们的理念不仅仅是卖产品,而是做好服务和体验。
对于已经消费的用户,用不同的服务去触达。
比如卖空气体净化器的品牌,每半年就跟消费者沟通一次该换滤芯了,甚至免费送一个,加强品牌联系。
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回头看看那些有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品牌。都是在起步阶段扎扎实实的为一部分人服务,不说跑的多快,也不说布局多广。
四。CRM(客户关系管理)是私人领域吗?
关于私有领域的话题,有人提到CRM(客户关系管理)是不是私有领域。
众所周知,CRM在企业销售领域已经发展了十几年。2010年以后,大中小企业都想增加利润,CRM成为了最佳选择。
据《2021年中国CRM数字全景实践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国内CRM市场销售规模有望超过21亿元。数字化趋势越强,对CRM的需求就越大。
虽然传统的CRM会包含客户的姓名、生日、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信息,但品牌与it之间的互动始终是单向的。致电消费者或发短信优惠券给消费者。
现在短信打开率已经降到0.5%,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可以屏蔽营销短信。
严格来说,CRM不应该算在私有领域的范畴。
CRM面对的是没有那么“数字化”的人群,标签的颗粒度没有那么细,而私域面对的是理解和了解人群的喜好,可以双向互动。
5.如何使用私域工具“企业微信”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做私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企业微信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1.企业微信有什么优势?
第一,由于微信屏蔽了大量的社区运营工具,企业微信成为微信内部运营的唯一合法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内部以及与行业的连接。
二、微信生态圈拥有超过10亿用户,企业微信可接入,企业微信可添加私人微信,单个员工通讯录好友数量可达5万(支持扩展)。
第三,企业微信比个人微信拥有更多运营权限,被屏蔽的风险更低,无需验证即可自动通过好友。
特别是在小区的统一管理上,有群活码,客户标签,群防骚扰等等。
第四,在个人微信的前期运营中,公司会出现人员流动。个人微信上积累的用户信息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人员流动会导致一些损失。
这个问题在企业微信上是不存在的,可以直接进行在线继承/离职继承等操作。
品牌在实践中也发现,企业微信是实现私域运营的最佳帮手之一。
尤其是在腾讯生态下做业务的品牌,必须先使用企业微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案。
六。私有领域的社区是做什么的?
一提到品牌要做私有领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社群。
社群只是私人领域的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Morketing发现,私密社区存在于各种app中,最常见的是微信社区(企业微信群)。
社区也可以在Tik Tok建立。淘宝上也有卖家的社区,甚至美团上也有商家社区。这些组是私有域流量的载体。
私有领域的社区应该怎么做?在品牌之间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社群最终发展成了“死群”、“僵尸群”、“广告群”,没有人可以交谈,没有人可以互动。
一些品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从用户进入开始就采用“分组制”。
基于用户兴趣的划分,划分为不同的兴趣方向,引导用户在社区内分享内容,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死群”现象。
还有一种“死团”也不是坏事。这部分用户的属性是讨厌被打扰。品牌共享优惠链接时,默默下单,直接购买。这时,“群”只是提供一种交易的方式。
七。私域运营中的「转化率」如何计算?
在公域,从曝光、点击量、激活量到最终转化率,在私域的步骤更少。
品牌可以直达用户,很多品牌非常重视私域运营中的转化率。
以前品牌在网上开实体店,看重的是自然进来的流量和交易。
但是自然店铺的流量是不可控的,很难计算,所以很难统计出最终的转化率。
现在不同了。有了私域流量运营,用户总数是已知的,做的优惠活动是明确的,最终的转化率是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出来的。
这导致很多品牌特别注重转化率,导致最终消费者服务出现滞后效应。
所以有些品牌认为私域转化率是一件焦虑的事情。不如忘掉转化率,更专注于产品和服务。
八。不关注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做私域可以直接帮助企业提高LTV (User Lifecycle Value,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是指消费者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的总和。
购买品牌产品的次数越多,用户的价值就越大。
如何提高LTV?
在私域流量池中,品牌商家可以免费多次触达消费者。
可以采取内容、IP种草等形式。,而最终目的是增加用户的复购价值。
一些品牌在分享中也提到,很多新零售品牌也非常关注LTV价值,甚至有很多企业创始人与LTV价值洽谈融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在整体用户盘子不大的情况下,刻意去关注LTV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九。为什么私有领域是品牌商最后的机会?
做私域很有必要,也很迫切,甚至有些品牌认为私域是品牌商最后的机会。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从流量平台来说,有上亿消费者在使用天猫、JD.COM、Aauto Quicker、Tik Tok等互联网平台,几乎每一个都在做闭环。
从流量到交易,都发生在自己的平台内部,做私域是品牌的突破。
第二,品牌商如果不想成为大品牌,只需要在平台上玩,符合平台的游戏规则,最终可能成为平台的服务商。
第三,以前在线下,品牌会拿着产品跟渠道讨论上架位置和数量。
但现在电商渠道,尤其是Tik Tok的电商,已经成为成千上万人的兴趣所在,品牌向大家推送产品的机会已经丧失。
十、未来零售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流量的时代。分红期,只要风发展,猪就能起飞。
但下半场后,红利消失,进入“留存时代”。
曾经流量为王的零售品牌,应该思考如何通过私域运营产生新一轮的增长。
很多新老品牌都在思考,零售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在私信会上,有品牌提到,现在的品牌都在向个性化产品方向发展,未来的零售一定是个性化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和服务。
零售品牌的私有领域本身就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私有领域可以是销售产品,也可以是品牌服务的延伸。
最后,各个零售品牌思考的是能不能做好私域。取决于三个要素:掌握用户数据,提供用户连接,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