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思维:如何通过稀缺效应霸屏市场?
人性是控制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驱动力。善良、爱、包容是人的本性,贪婪、虚荣、自私也是人的本性。好的营销就是从人性的弱点中发现机会,有效促进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稀缺效应
稀缺效应,指的是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商品越少,人们在心理上就越觉得珍贵,越愿意马上掏出钱包。稀缺性效应,分为绝对稀缺性和相对稀缺性。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傍晚采花》里,北京的白菜,运到浙江,用红绳捆着,倒挂在一家水果店门口。它们被视为塑料蔬菜,这表明它们在该地区较为罕见。梵高的《向日葵》,世界上唯一的一幅,绝对稀有。在营销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产品的稀缺性,增加购买的紧迫性来最大化稀缺性效应。
1。强调地区相对稀缺。
当产品离开原产国时,强调地区的相对稀缺性可以增强人们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就像樱桃一样,在新西兰是很普通的低价水果,但是当它从海上漂到中国,就变得超级贵,甚至成为工人口中的贵族水果。
2。强调原材料相对稀缺。
强调原材料的相对稀缺性,也可以增强产品的稀缺性。比如一斤奶酪就是十斤牛奶,相比奶酪和牛奶,奶酪原料的稀缺性会增加,产品的高价格优势会被牢牢占据。
3。强调时间是绝对稀缺的。
绝对稀缺的时间是人们下单的加速器。在推广商品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一次性出售,仅限于今天的时限,引导客户快速下单。比如618、双11等剁手购物节,为什么只有活动当天的优惠才能让人杀红了眼。
4。强调数量的绝对稀缺性。
为什么梵高的画价值连城?为什么LV的空燃气背心三万多,买的客户还很火爆?星巴克的杯子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骚动?
其实这一切都是限量销售造成的。别人买,我买不到。在恐惧和攀比的驱动下,产品的稀缺性可以迅速得到改善,从而加快人们的支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