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策划营销?六种营销策划技巧,文案大牛都在用?
新媒体人通常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如何策划一个好的活动。如何通过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推广活动?如何提高转化率?
在这些工作中,营销策划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接下来小公举分享六个技巧,适合微信官方账号运营、文案策划、活动推广、营销人员学习。
1了解用户的心理账户
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首次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
个体在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算法,从而做出很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对于勤劳致富账户里的钱,人们会精打细算,精打细算。至于奖励账户里的钱,我们会更容易花掉。
- 比如买一些平日舍不得买的衣服,作为给自己的新年礼物。
- 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分配到日积月累的“勤劳致富”的账户上;把年终奖当做额外的礼物,放在“奖励”账户里。
所以,如何利用用户的心理账户来推广我们的产品,是运营商必须要学习的技能。
- 王先生很喜欢一件衣服,价格是1250元。他觉得太贵了,买不起。但是当他的妻子买给他作为生日礼物时,他非常高兴。王先生的钱和他老婆的钱都是家里的钱。为什么同样的钱,用在不同的原因上,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发现心理账户是关于得失的概念。
比如我们感觉10元和20元的差距大于1000元和1010元的差距。虽然多了10元,但我们显然对之前的价格更敏感。
当一个用户面对任何一个商品,都有一个竞价价格,这个竞价价格低,选择率高,价格高,选择率低。
比如海底捞一旦提价,就用了这个策略。荤菜涨到4元以上,素菜涨到4元以下。
图片来自餐饮老板内参。
设置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值
对于一辆20万元的车来说,2万元的优惠比9.5折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会对买家产生更便宜的价格感知体验。
理发店采用会员制。比如收费200元,可以享受半年免费洗头,不限次数;单支洗发水15元,消费者会对比会员制的成本和按此收取的成本,最后收取200元。
高价商品的促销应采用绝对价值偏好的表达方式,低价商品的促销应采用相对价值偏好的表达方式。
- 一套100万的商品房,如果开发商想通过让利来进行优惠促销,不如说优惠5万元,让购房者觉得更便宜。
- 如果一件商品的原价只有10元,那么半价出售比优惠5元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商品越贵,用户的价值判断能力越弱,价格越低,判断能力越强。
2标记绑架
我们可以用标签绑架来提醒用户,你也有这种标签,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商品。
在唯品会的推广页面上,已经用欢乐颂2的形象告诉用户如何打扮年轻熟女,从而在网站上向用户推荐合适的商品。
比如老黄的《一个心理学》也曾用绑架这个标签来推广其心理学课程,释放出一个信号——课后你可以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简单来说,我们推广一个产品,就是告诉用户:用了它,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用,你也是。
比如香奈儿的口红一直卖的很好,很多人都舍不得买包,但是口红总是可以买的吧?用在人群中,证明你的生活质量很好。
3先进制造意识
让你的产品高级,价格却不是很贵,有点类似上面的标签绑架。明星的高档,国外的高档,进口的高档。
比如恒大冰泉的广告语是中国女排专属饮用水。想到所有运动员都喝它,对你一定有好处。
比如妮维雅的洁面乳在JD.COM的售后评价是40万。广告里有个皇马推荐,让你以为外国运动员都用,护肤效果肯定很好。
比如某知名生鲜网站,80%的商品都离不开进口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让你觉得国外的商品好。
在设计文案的时候,有几个通用的技巧可以让产品/商品具有高级感:
- 突出的起源
- 突出显示英文名称
- 突出显示徽标
- 欧美设计师和工程师出现了。
- 专家平台
- 质量认证和证书提供
- 在欧美商店展示照片
4情绪迁移
指的是两个相关事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感情或评价的转移。
- 比如我们花钱买东西,它能让我们开心。
- 我们花钱买高端产品,这是我们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方式。
比如以下产品可以在此基础上突出价值,提高购买率。
- 漂亮的衣服(让别人觉得我们很有品味)
- 奢侈品(让别人觉得我们生活质量好)
- 宠物饰品(让别人觉得我们喜欢宠物)
瑞典的“纯伏特加”曾因口感差、外观丑而引起美国消费者的反感,导致销量不佳。
后来公司聘请了优秀的摄影师和画家将他们的作品贴在酒瓶上,提高了酒的品味和艺术形象,给消费者一种自信和优雅的感觉,使之成为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名酒,满足了高消费人群的情感需求。
一战后,美国出现了一种专门为女性制造的香烟,叫做万宝路。因为广告词太优雅,没人买,销量一路下滑。
后来公司开始转型,用有男人味的男生做广告,很快吸引了美国大量男性的注意,销量增长了3倍,成为美国第十大香烟品牌。
在产品价值不变的基础上,赋予情感价值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
比如上面说的,1250元的衣服是妻子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属于感情维护费用。
向用户推广一个付费产品,需要分析产品的付费需求,通常没有以下四种结果,然后设计情感迁移。
- 必要的生活费用
- 个人发展支出
- 情感维护支出
- 休闲支出
5阈值效应
也被称为“得寸进尺效应”(push your luck effect),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这种现象就像是一步一步走到家门口,更容易更顺利的爬上高处。
比如爱奇艺推出的会员制。新用户第一个月6元,但如果第二个月想继续使用会员特权,就得交19.8。
比如有着50多年历史的日本清洁品牌DUSKIN,我曾经在14-15年为他们策划过一次活动。让用户先试用拖把1个月,一个月后想用就要付费。
百事可乐的销售团队曾经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的面前。本来不想买百事可乐的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买了一罐喝。感觉很好吃,他们干脆多买了几罐给家人尝尝。
为用户免费产品续费和购买更好的产品设置低门槛。
6反馈效应
心理学家Helok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学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四个相等的组,在四种不同的激励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是激励组,每次工作结束后提前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是训练组。每项工作结束后,第一个问题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训斥。
第三组是被忽视组,每次工作结束后不给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听另外两组被表扬和批评;
第四组为对照组,使他们与前三组隔离,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第四组(控制组)表现最差,而激励组和训练组的表现明显好于被忽视组。但激励组的绩效保持上升,学习热情高于培训组,培训组的绩效有一定波动。
及时评估学习和活动的结果,可以增强学习和活动的动力,促进工作。适当的鼓励效果明显好于批评,而批语的效果则好于冷漠。
在生活中,有反馈(学习后知道测试结果)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试结果),学习效果好很多。
凯叔讲故事曾经推出过一个凯叔任务活动:
- 孩子们需要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按时起床,然后就可以拿到自己的第一枚奖牌。完成第二个任务可以获得第二枚勋章。
- 然后是会员制的积分商城,孩子可以凭借奖牌领取相应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