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推广,劳动节H5怎么做?
五一假期是线下旅游的黄金期,也为线上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不同于传统的视频、图片和文字,H5作为一个互动内容形式的后起之秀,可以容纳更广阔的内容创作思路。
无论是目的性明显的直接宣传,还是剧情生动的故事式引导,抑或是用情感牌来唤醒思考,《H5》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内容形式。
今天,边肖将盘点五一期间那些优秀的H5案例。
市场上的大多数H5都是用来推销产品和树立企业形象的。即使目的很明显,有故事情节和互动形式,读者也愿意买。
案例一:海南文昌“贵妃在此!准备好在五一节尖叫吧
一位“敢言”大臣直言贵妃皮肤状况不佳,引得贵妃大怒。
“拖出来砍了”的槽点被贵妃提起,大臣却继续“冒着生命危险”调侃,强烈推荐海南文昌为旅游胜地。
画面的穿越感增强了文案的可读性;对话中的幽默符合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把客户比作后宫妃子,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贵妃来了!准备好在五一尖叫吧。
案例二:JD。COM的告白电器
这个H5模拟了家庭环境,创造了很多互动的机会。用户可以“找到+点击”电器,点击电器,就可以得到“我一秒都不想和你分开”的温馨提示。
找到所有家电后,会出现JD.COM的主标语,引导用户分享H5或进入JD.COM APP查看详情。
硬广告用温暖的话语说出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广告。
JD。COM的告白电器
案例三:智行火车票“我偷偷放了……”
H5页面采用手绘卡通风格,简洁大方。“换装”行动唤醒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内置服装、化妆品等五类选项,物品丰富。
用户可以为自己或他人“DIY”行李箱。最后H5引导大家分享或领取知行五一旅游套餐,契合“五一旅游”主题。
火车票“我偷偷放在后备箱里了……”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延伸”,媒介可以成为人们宣泄情绪、创造虚拟形象的载体。
像“生成形象”这种东西,可以掩盖不善言辞的缺陷,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让人们在朋友圈互相攀比。为什么不呢?
案例一:JD.COM五一工人表达大会
这是一张合成H5的图片。不同职位的人物匹配不同的抱怨。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进行合成。
海报生成后,可以在页面上提供“接收劳务供应”的选项。点击后,你会自动跳转到JD.COM页面。
没有明显的宣传意义,但是想用户所想,为用户代言,做好事,免费背锅。这种方式未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JD.COM“五一工人表达大会”
案例二:人人都是平安科技的劳动模范
这是一个测试H5,通过五个问题生成用户的辛苦指数和标签,比如“我多久没换发型了?”最终的行业艰难指数排名更加抢眼。
在焦虑的年代,“苦不堪言”可能比“炫耀”更符合人们的社交需求。
平安科技“人人都是劳动模范”
案例三:同程“劳动节,我想偷懒”
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测试用户的懒癌等级,最终引导读者分享懒癌“比赛”或者领取同程派发的福利。
同程旅行《劳动节,我想偷懒》
除了商业用途,H5在推广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唤起同理心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或唤起爱国情怀,或唤醒共同记忆,H5独特的互动感让宣传话语大行其道;社交属性也为内容的广泛传播打开了渠道。
案例一:人民日报的老本行
这个H5为十家老店设置了选项,包括“理发店”和“弹棉花”。用户可以查看正确答案和详细介绍。最后,用户可以输入自己的名字,生成专属证书。
参与感极强的怀旧主题,唤醒了一段集体记忆,人们纷纷转发,让一种遗憾和怀旧的感觉在网络上迅速蔓延。
人民日报,一去不复返的老本行
案例二:人民日报《怎样才能活得好?》
这是人民日报推出的一个活动,受到国内各界的好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视频中指示的地方来了解工人背后的故事。
公司的扶贫人员、乘务员[/k0/]、生产车间的女工等工人形象,都在潜移默化中展现着他们的劳动精神。
视频的互动参与感更强。从微观的劳动者个体出发,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同理心。以小见大更有说服力。
人民日报“怎样才能活得好?》
案例三:中国网“大脑”“动动脑子,让虚假在生活中保持真实!》
这个China.com的H5利用“劳动”的谐音“大脑运动”,设计60个判断真假的语句,最后生成结果。蓝色和红色的材料充满了劳动。
在“劳工”二字铺天盖地的五一期间,China.com巧妙地避开了“信息过剩”的危险地带,通过互动破除谣言,澄清谬误。
中国网”“脑子”“动动脑子,去伪存真!》
毕竟H5只是一个外在的内容载体,其新颖有趣的互动形式自然赋予其更多的关注度。
但如果舍弃了优质内容本身,用一副高端高级的皮囊来框住空,任何H5都不会长久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只有讲温度、讲真诚、抓新趣,才能塑造好的H5,作品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你问我答案时间: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H5的信息,营销,策划,运营,网上的干货需求,行业资讯,你想吃的瓜,你想吐的噪音,你想烧烤的素材,你想了解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下面给我们留言,我们会选择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