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如何精细化运营用户精细化运营的逻辑、策略和方法?
经常听到很多和用户运营相关的术语,比如用户精细化运营,用户增长,但是对这些术语的理解非常模糊。今天就来说说所谓的“用户精细化运营”是什么,相关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了解用户操作
用户运营的关键指标是:创新、推广、留存、付费转化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理解没有错,但这种理解方式其实涵盖了所有的操作。其实所有运营的核心指标都是新增、活跃、留存和付费转化率。
其实有广义的用户操作,也有微观的用户操作。从广义上来说,用户运营就是上述的运营指标,即所有以目标为核心进行思考和规划,并组合在一起,从而不断为用户带来价值的运营,用户会反哺平台,为平台带来价值。
微观上,由于各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形态不同,不同业务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有完全不同的岗位分工。除此之外,这些工作独立于推广、活动、内容运营,都是围绕用户为核心来进行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当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级别的用户,就要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就像一个网络游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随波逐流,只靠用户自觉充值,将很难控制。这时候就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用户进行分类,对白嫖玩家、小资玩家、老板进行分类,逐一击破,从用户身上获取最大利润。
第二,对用户行为进行更精细化的引导和管理。在传统业务中,交易往往是核心目标。在这个目标下,通过各种诱导来促进用户的“购买”,不考虑用户的其他行为。但在目前的互联网产品中,更多关注的是产品与用户的关系。维持这种关系可以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而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导致部分用户的操作行为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需求。
第三,用户之间是可以互动的,我们需要通过他们的社交关系链,以影响更多用户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运营。在互联网产品中,我们讲用户A和B通过需求的共性联系在一起,从而相互影响。
第四,可以监测用户行为数据,从而更好地做好用户管理,为产品的迭代优化提供依据,让产品玩法更多样,效果更好
以上基本解释了用户操作的作用,以及对广义的用户操作和微观层面的用户操作的理解。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同,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
大众用户群体,通过策略、机制等的设计和优化。,进行整体操作,最终实现某个具体数据的提升。
小批量的对特定用户进行操作,通过这部分用户为产品生态贡献价值,从而提升产品价值。
大众用户运营
1。建立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为用户建立高质量的成长路径,降低新用户的学习和理解成本(选择范围不要太大),找到普通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的高效路径。
一个产品往往有很多功能,用户在使用时容易“晕倒”。因此,需要更高效的引导流程来帮助普通用户成长为高质量的活跃用户。这样会让更多的普通用户提升为优质活跃用户,从而提升整体用户活跃度。
2。对现有用户进行分层并细化操作
第二种常见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是用户分级,即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根据其年龄、地域、行为数据等属性划分为若干类别,每一类别用户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比如在电商平台上,北方和南方用户冬天的需求因为地域和天气的不同而不同。
说到用户分类,需要引入两个名词:用户的自然属性和用户的行为属性。
用户自然属性是指用户自然拥有的一些与产品无关的属性,如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
用户行为属性是指用户在产品中的浏览、搜索等操作行为的一系列数据记录。
常见的用户分类管理方法有:
1)首先定义产品中用户的关键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并提取相应的数据
2)数据对比分析,寻找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的相关性。例如,北方的用户更喜欢美味的饮食。
3)根据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的关系实现操作。
以上,做好运营的精细化分类运营的一大前提是一定规模的用户和用户数据的积累。在这个前提下,会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分析结论。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用户分类运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引导,从而实现留存率的最大化。
3。设计以用户行为为导向的激励体系
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和产品机制,更好地鼓励和引导用户在产品上采取具体行动。主要用在需要增强用户活跃度或者引导用户完成某种行为的时候。
激励制度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用户的哪些行为需要激励。
2)构建一套虚拟商品或虚拟货币体系。
3)为用户营造竞争氛围。
4)全方位加强用户引导。
设计激励制度应注意的原则。
1)尽可能简单,以便刺激目标用户。
2)有明确的目标感和控制力
3)注意积分在产品中的分配和使用的平衡。
4。静默用户召回
沉默是用户注册了一个产品,但是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这就是所谓的用户流失。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触达并影响这部分不再登录访问产品的用户,将用户拉回站内重新成为活跃用户。
用户召回一般分为三步。
1)对流失用户进行分析,判断其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
2)制定召回策略,针对一批用户的什么需求,在什么场景下,通过什么方式触达用户,让用户回归继续使用产品。
3)根据回忆策略,回忆地面上的内容。
小批量特定类型的用户操作
对于特定群体的小规模用户运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内容型产品需要针对贡献内容的用户进行运营,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优质内容。
2)交易平台,分别面对B端和C端的用户,需要一些运营手段来调动他们在产品内生态中的积极性。
3)初期产品上线面临冷启动,需要寻找种子用户,帮助产品建立初期冷启动,用于种子用户的运营。
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思路略有不同。
运营基于内容的产品和交易平台
1)确定需要捕获的用户。要找到这样的用户,一般需要通过数据来找到,或者从整体上判断哪些资源是稀缺的。
2)明确特定用户群体需要在站内持续发生什么样的行为作为基准。
3)确定能够维持和激励用户关系的手段,如人际关系、情感维护、价值提供等。
4)结合2)和3)的思路进行测试和操作,如果效果还可以,就正常化。
产品冷启动的种子用户操作
1)明确定位适合产品的种子用户,想办法找到他们。
理想的种子用户,容错性高,应该自带传播属性,因为产品在冷启动阶段会遇到用户获取困难的问题。如果前期种子用户自带传播属性,会给产品后期开发带来收益。
2)维护种子用户关系。
产品初期可能会面临体验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希望在种子用户的帮助下提升产品体验和能力,所以需要和种子用户保持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