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销裂变?营销裂变三步法?
这一期,我们来说说裂变,这是一种可以让你快速变成“裂变神”的方法。我称之为“三步裂变法”。这个方法来源于我最近做的一件事。
言归正传,今天的文章分为两部分:
首先分享一下“三步裂变法”,我之前写过。最近我根据自己的项目实践对这个方法进行了优化。
然后,回顾一下我上周的小规模裂变,告诉你我是如何运行“3步裂变法”思维的;
什么是3步裂变法
裂变其实是一个漏斗模型。我们假设一个老用户可以带来10个新用户。那么,如果漏斗在顶部,参与裂变的老用户只有5个。然后,最后你会获得50个新用户。所以三步裂变法其实是一种漏斗模型分析法。
第一步:设计裂变过程
每个裂变的工艺设计根据不同的产品可能会有些不同。让我给你举一个更一般更简单的过程的例子。如图所示
分裂过程
在设计裂变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裂变流程设计一开始可能是在做加法,就是原来设计的流程有3个步骤,后来发现需要优化,就把流程加成了5个步骤。但是没关系;
把裂变过程用图形画出来,比如我画的这个;
不评论过程的好坏,对不对,继续走下去就好。
第二步:切换到裂变漏斗
将裂变过程的每一步从图形风格变成漏斗。改变漏斗的形状是为了在第三步中更清晰地分析漏斗。漏斗,如图所示
分裂过程
第三步:分析漏斗
为什么,第一步,不需要过多分析过程,因为过程不够直观,漏斗模型直观。通过漏斗模型图,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拓宽漏斗:
在裂变规划中,如下思考漏斗的每一层。有什么办法可以拓宽这层漏斗?这里有必要做一个宽漏斗。很明显裂变效果可以做到50人入口和5000人入口做宽后一样。
提高连续性:
还是一层一层的,哪一层影响连续性。比如有些高价产品,购买环节是付费的,下一步你要付费。因为人们对高价产品的体验是不连续的,用户很容易跳出来,去百度了解你的产品。或者,在这一层,做一些对裂变没有帮助的功能,比如用户填写身份证,或者填写用户信息等。如果是这样,请务必将其从漏斗中删除。这里的删除其实就是减法。一个好的裂变是通过减法做出来的。
优化过程:
还是一层一层分析。漏斗中每一层的意义是什么?可以删除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直接删除。裂变过程越简单越好。
裂变恢复
上周,我约了JD.COM的运营总监在我的营销实践学习小组分享课程。因为社区刚组建一周,社区的成员都是一些忠实的粉丝。一共80多人。但当时我并不想大规模拆分很多群,因为我需要做好一个群,真正帮助群成员成长。
所以,我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裂变。大约3个小时,群成员从80上升到280。而且最后有很大一部分人被我拒之门外,因为我不希望这个群超过300人。这个裂变,我是通过“三步裂变法”设计出来的。接下来,我做了复试。
这是当时裂变过程中的一波刷屏。
分裂过程
第一步:设计裂变过程
先来看看我的裂变流程设计。
分裂过程
这个裂变的主要目的是说,第一,通过裂变把群号扩大到300人以内,做个人号裂变,让大家都可以加我个人微信,方便后期运营交流,对接项目等等。
我的过程如下:
活动入口:
群里的小伙伴转发海报;我也有一些转发海报的KOL朋友;我们在微信官方账号也有过推送海报。
用户扫描代码:
用户扫码后,这个码就是我的个人微信。用户需要加我个人微信才可以入群。
用户进入群接收海报:
用户加入群后,助手会自动@他并分发海报,要求用户将这张海报转发到朋友圈。
分裂过程
第二步:切换到裂变漏斗
接下来,我把整个裂变过程的图形改成了漏斗模型。
分裂过程
第三步:分析漏斗
拓宽漏斗:
一级:因为不打算做大规模的裂变,所以启动流量不需要很广。所以转发海报的人包括群里的80个人,我自己和我的几个KOL朋友。
第二层:扫码加我,其实就是个人号的裂变。当时这层想到了两个方案。方案一是:我需要先转发海报,然后截图到我个人微信,然后我再拉进群。方案二:直接加我微信,我直接拉进群。我选择了选项2,因为这样做,第二个漏斗会更宽。
第三关:在社区收集海报,转发到朋友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会从众,不在社区做,海报转发比例会降低。如果在这个群里转发海报,第三个漏斗会更宽。
至于提高连续性和优化工艺,这两个步骤没有优化,因为工艺最简单。
摘要
三步裂变是裂变前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保证裂变产生以下效果:
裂变漏斗足够宽,保证裂变效果;
保证裂变过程足够流畅,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