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业模式策划 品牌策划 招商策划 营销策划 合作案例 新闻中心 关于
17716130683
TOP
成都营销策划公司│品牌ip是什么意思,品牌和IP到底是什么关系?

品牌ip是什么意思,品牌和IP到底是什么关系?

 

品牌和IP其实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就像《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和伦纳德的关系,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共处一室,一定的矛盾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们依然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对于品牌和营销工作来说,必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品牌和谢尔顿一样,是第一主角,IP和伦纳德一样,是重要的配角。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IP必须服务于品牌。归根结底,很多IP特性还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IP在帮助品牌的同时真的很受欢迎,那么这个IP也可以独立发展,就像Leonard找到了Penny,过上了新的幸福生活。

以下三点进行深入阐述-

1.其实是IP入侵了品牌,占据了原品牌的很多属性。

千真万确:在没有IP概念的时候,品牌一直有情感品牌、个性化品牌、内容品牌的概念。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美国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就说过,每一个伟大的品牌或产品都必须有一部伟大的“戏剧”。正是有了这种想法,万宝路香烟被塑造成了经典的牛仔形象和粗犷狂野的西部世界,一直沿用至今。

 

奥格威老头很早以前也提到过品牌形象,说当年刚开广告公司的奥格威老头的成名作,就是为哈撒韦品牌衬衫打了一个一只眼睛上带着海盗眼罩的高傲老板的形象广告。

 

从现在来看,万宝路,牛仔界的牛仔形象,带海盗眼罩的boss风衬衫,都是IP化的。

为什么当IP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所有这些情感、性格、内容、形象都被侵占了,都成了IP?

根本原因是媒体变了,传播方式变了,广告不再做了

现在要给万宝路树立牛仔形象,给海瑟薇树立眼罩形象,就得用漫画、小视频、表情、笑话、虚拟现实体验,还有各种文化的跨界IP来做,才能真正有效,而不是杂志广告、报纸广告、电视广告,里面会有大量的情感互动。

如果不使用这些新的方式,就无法真正持续的触达目标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真正的传播。这年头,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在网上直接看到,直接转发或者链接购买,肯定是有问题的。

原因就这么简单:要触达和传播,手段更像是做内容IP而不仅仅是广告。所以,过去品牌的情感化、个性化、文艺化的部分,现在都是IP。

是交流的方式,决定了什么是名词,什么是概念。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北方大草原的很多游牧部落,匈奴崛起时自称匈奴,鲜卑崛起时自称鲜卑,蒙古崛起后自称蒙古,但是他们还是叫蒙古,因为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太厉害了。

 

但是,方法变了,内核也确实会变。现在的IP化品牌和过去的品牌真的不一样,这是马上要说的第二点——

2.品牌思维是直的,IP思维是弯的。

微大脑咨询科技通晨邑

在新时代,品牌和IP作为一对好朋友,真的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品牌思维一定是线性的。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以行业、品类、产品/服务为基础的,品牌定位直接是行业、产品的有力占领。

品牌思维要简单、直接、有效。

品牌思维就像科技直男。没办法。都是新时代逼的。我们必须线性地、程序化地思考,以最快的方式实现我们的目标。

而且IP思维要弯。

在塑造IP时,要考虑很多文化、情感、温度、直觉等不太直接的特性。只有通过不太直接甚至是非商业的内容,才能树立价值。

IP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内心感受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消费者的内心感受出发,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去爱。

在情感意识上,弯音比直音更有效、更有力。

弯曲的方式是唤起,是感受,是移情,是一种超越理性,无法被理性阻止的潜意识情感共鸣。

如果说直白的主要靠道理、文字、产品,那歪歪扭扭的主要靠图片、视频、故事。

总结一下,在定位消费者心智的战场上:

 

品牌定位是指,比如可口可乐的“正宗可乐”定位,7UP汽水的“非可乐”定位,安菲兹租车的“第二”定位,宝洁的多品牌定位。在中国市场,比较知名的有王老吉的凉茶“别上火”和百度搜索“百度更懂中文”(我当时就是这么策划的)。

这些品牌定位都有鲜明的理由,在消费者的大脑中锚定一个理性的位置,成为销售的理由。

成功的IP定位一定是要达到一个能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点——比如加菲猫的“懒”定位,超人的“英雄”定位,蜡笔小新的“基地”定位,机器猫的“解决童年苦恼”定位,大白的“关爱”定位,你好。

 

简而言之,直线型的品牌思维是让你去做判断,曲线型的IP思维是让你去感受。判断在脑中,印在心里。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新时代,想要做好品牌和IP,需要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去理解和操作

尤其是想要做好一个品牌的IP属性,已经不是传统的营销思维能解决的了,需要另外一套IP弯思维,也就是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反复提到的IP情感定位原则和IP孵化5S原则。这里就不提了。

3.在品牌的基础上,做多个IP+

中国的消费品牌一直面临着如何提升“文化附加值”的大问题,这就需要IP+把品牌打造成商业符号,注入温度和情感连接。

以前可以通过密集的广告、公关、数据刷来完成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构建,但那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以栗子为例。大媒体时代,品牌定位可以通过在各种媒体上重复一万遍“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话来实现。这是传统的品牌定位构建方法。现在即使想做同样的事情,也找不到足够多、合适的媒体来频繁、密集地触达消费者。现在做不到,以后也做不到。

因为网络分散了媒体,碎片化了传播,圈了人群

占据心智肯定没毛病。问题是高举高打并不能完全做到。光靠刷数据和网络叠加流量是不够的。

企业为什么需要IP?是因为IP可以符号化情感,粉丝化人群,从而通过情感连接重新连接碎片化信息,这是以往品牌形象项目力所不及的,但IP可以做到。

因此,在建立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采取两种方式:理性方式和感性方式。合理的产出是性能、功能、效益、使用价值等。,而感性输出则是形象、性格甚至价值观、情感联系等。这是IP+

IP+得到的是消费者的情感共鸣,直到喜欢、偏爱,甚至欣赏、崇拜。同时,理性诉求也在得到消费者的理性反馈,即形成判断和权衡,认可产品或企业的价值。

这是一个用品牌+IP实现脑中判断,心中印记,用IP+实现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的闭环

但是在这里,我想提醒你:

因为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单靠一个品牌的ip形象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除非这个IP形象像HELLO KITTY或者熊本熊一样成功,但是成功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是不是就做不出一个极其受欢迎的IP形象,企业的IP就做不成功?

不,IP+并不意味着成为熊本熊或凯蒂猫或皮卡丘。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基本上不会成功,成功了就变成文化公司了。

IP+的真正意义是让IP成为一个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辅助手段,也就是好的IP。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企业要以IP为必要手段,从品牌、产品、服务等维度构建不同的IP,承担不同的感知功能

 

所以我主张做多个IP+,从形象,到各种产品功能,到服务,都是IP化的。

阿里巴巴有着丰富的IP+矩阵。

除非这个品牌的名字是一个IP,比如江和三只松鼠,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可以辅助更多的小功能IP,让主IP形象更加丰满。

如何多维度IP+是个大话题,以后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讲。下面,我整理了一下品牌和IP的异同。

 

我建议在研究这张表的时候,这样看:

也就是说,品牌商在自身理性定位的基础上,要考虑如何可视化和内容化;如何振作起来;如何打动人性深处的潜意识;如何建立情绪;如何激发人的感情;如何跨界,建立文化共识,用文化给商业带来更大的驱动力。这些都是IP+的工作。

这样就不会太纠结IP是不是品牌了。其实只有真正在做商业品牌的人才会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品牌和IP的区别,IP是不是做什么都不对,做IP可能对品牌帮助不大。不做,总觉得有短板,担心营销跟不上时代,品牌赶不上未来。总之各种担心。

IP+就是要打造一个文化维度更深的品牌。

而如果你从事文创的IP运营,就要立足于这张表的右边,看左边的各种品牌属性,作为IP商业化的出路。

也就是说,在IP内容价值的基础上,创造IP的人要考虑如何把IP发展成商标;如何进入大脑;如何成为消费者自觉购买的理由;如何建立理性判断;如何找到IP衍生的核心产业,因为核心衍生产业越强,IP的商业价值就越持久和强大;如何通过衍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如何让IP不仅有文化,还有商业属性带动文化。

对于文创做IP的人来说,他们梦想把IP做成品牌(这样才有持久的商业价值),不会有IP和品牌差异的纠结。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