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掌握这六个营销法则,普通农资店也能年销百万
做农资最难的是如何做好营销。优秀的农资店可以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高销量,但是很多农资经销商不知道如何做农资营销。其实各行各业的营销方式都是不变的。绿岛认为,农资经销商要想做好营销,必须掌握这六条营销法则。
薄利多销不靠谱。长期以来,很多商家都有“薄利多销”的思想。尤其是农资行业面向农村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所以,想尽办法压低价格进行销售,是大多数经销商和农资店的做法。
但是薄利多销其实并不是一个有效合理的营销方案。相反,很多时候,越贵的商品越好卖。
这就是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越高,卖得越好。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的衣服,在市场上卖100元,在商场里卖近千元。结果,商场里的衣服卖得更好了。比如几万的钻石,纪念手表,皮包等。似乎都不担心销售。
大家想一想:高价商品往往代表着高价值,即其品质、内涵等。都是超越同类产品的,这也是其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农资销售中,很容易陷入低价陷阱,但低价不一定代表市场好,而价格高、价值高的产品可能卖得更好。
服务好每一位顾客。营销界有一个理论叫“100-1=0”,意思是无论你做得多好,一旦出现错误,你所有的努力都等于0,这就是“千里身崩于蚁穴”的道理。
如果把100个看成100个客户,那么其中一个不满意,最后结果等于零。虽然听起来过于严格,但也是合理的。
服务好每一个客户,这是大多数农资经销商和农资店老板都明白的道理,但要做到却很难。
在农资销售中,既要扮演商品买卖的中间商角色,又要服务好农民,真正为农民着想,才能得到大家的满意。
发现顾客的需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消费者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作为经销商,我们要比农民更清楚他们应该需要什么,那就是发现客户的需求。
美国一家零售公司曾经建立了“家庭档案”,记录了6万多个家庭的收入和消费习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们设计了各种消费方案,结果,当年他们的销量增长了3倍。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曾提出一个理论:如果顾客是一条鱼,那么企业面临的环境就是一个鱼缸。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做的是进入鱼缸,感受鱼的需求,然后跳出鱼缸,从更高的角度分析客户的情况,发现其本质需求。
在农资销售中,首先要走进农户,找到他们的需求,然后设计不同的施肥方案和药包,从而建立最符合农户需求的消费方案。
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在任何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发现,供应链的绩效在上下节点之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节点层级越高,供应链需求的波动越大。
PG在一次评估中发现,某种商品的供求在零售商处波动很小,但在分销商处波动很大,即供应链的需求随着节点的不同而不同。
在农资行业,抓供应链是关键,尤其是在用肥用药高峰期之前。相对于农资店,经销商需要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跟进库存信息。
250条定律“250条定律”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畅销书作家乔·吉拉德总结的一条定律。他曾经连续12年平均每天卖出6辆车,这个记录从未被打破。
他相信每个客户背后都有250个亲戚朋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个客户的信任,你将同时获得250个人的青睐。如果你得罪了一个客户,你将失去250个潜在客户。所以,不要忽视任何客户。
在农业行业,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因为每个人背后都可能带来新的商业可能。
推而广之,很多人认为好的生意主要靠产品,但很多时候光靠产品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广告很重要。它是由英国广告专家S·布里特提出的:意思是商品不做广告,就像一个女孩在黑暗中向一个年轻人抛媚眼,只有她自己知道。
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1901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额是12万美元,他们的广告费用是10万美元。没有宣传和推广,可口可乐就是一瓶糖浆和碳水化合物。正是因为推广,才有了可口可乐的今天。而且,即使大家都知道了,可口可乐每年还是要花6亿美元做广告。
在农业行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宣传推广的手段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者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社群、短视频、自媒体等手段进行推广,是否在宣传上投入了足够的金钱和精力。成都营销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