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划怎么做,产品规划的5大构建场景?
上周分享了一个通过构建产品价值曲线来规划产品的方法(门户:产品规划:构建产品价值曲线),用户总是在场景中使用产品。这一周,让我们进一步将产品的使用场景,可视化,从的角度规划产品
一.导言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可能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如何解决某一种情况下的问题。但显然,决定做什么会比怎么做更关键。我们首先要决定产品的使用场景,场景首先会是场景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构建产品使用场景时,会从用户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挖掘大致思路,这是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重点。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角度:从产品本身考虑场景,从你希望用户如何使用和感知产品的角度来构建产品的使用场景。
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同一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有更深的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二、从场景的角度理解产品
1.产品是场景的整合载体。
不同的用户会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关注的场景往往只是最核心的,而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支持所有的使用场景。
例如,Tik Tok的用户可以简单地分为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制作方更关心拍摄场景中的功能,而纯内容消费者则完全不关心。然而,作为一个平台,Tik Tok同时服务于这两类用户。
2.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构建场景。
当我们洞察到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用户就会进入我们构建的新场景。
举个例子,在没有滴滴打车之前,晚上加班回家的场景是:你下班后站在公司楼下,吹着风,晃着胳膊,盯着出租车上有没有“空”字样,最后上车,下车,找师傅要发票,第二天把报销工单提交给公司。
用滴滴打车,晚上加班回家的场景是:公司能报销车费的时候,打开APP提前预约车,结合APP提醒的预计到达时间,提前收拾好东西,下楼后直接上车,下车后选择公司直接付款。显然,在新场景下,用户感知的是便捷,这也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3.需要找到一个聚焦的场景
一个专注于解决吃水果场景的水果加工问题变成了水果刀,专注于解决切肉问题的切肉刀。但开包往往不是目前常见刀的核心场景,但还是会有人这样用,这也促成了剪刀这种更特殊的刀的出现。产品侧重于不同的场景,最终会演变成不同的产品形态。
4.让产品与场景的连接更加顺畅。
这一点我想表达的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影响用户的认知。当用户遇到特定场景时,他们会固定地想起你。这时候就说明产品的定位很突出,渗透到用户的认知中。比如聊天的时候会想到用微信,连wifi都会想到wifi万能钥匙。
这是一个系统功能,涉及到市场和运营的很多方面,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设计具体产品的时候,也要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除了考虑功能、流程、体验,还要重点考虑如何让用户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表示层的设计也要服务于这个目的。例如,可以根据场景对信息架构进行分类。
5.使场景相得益彰。
在产品上搭建的不同使用场景是不一样的,可以从价值(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频率两个方面来划分。目前常见的操作是通过高频场景强化用户认知和习惯,带动低频场景转化,带来更多价值。比如美团做外卖,比如支付宝蚂蚁森林,比如电商导购平台种草社区。
三。如何构建使用场景
通过以上,我们从场景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产品的理解,但是如何设计产品的使用场景呢?首先,可以从以下维度划分产品场景:
1.场景值的维度
2.场景频率维度
通过这些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场景,设计产品时可以强调挖掘:
1)核心价值场景
这种场景最能凸显价值,价值传递稳定。比如支付宝前期的核心价值场景是为消费者进行网购时提供交易保障服务,解决了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问题和淘宝平台的信任问题。
2)频率提升场景
这种场景是用户经常使用的,可以加深用户对平台的感知,例如在支付宝上扩展的各种支付场景:支付信用卡、支付电费和骑自行车共享等。,比如支付宝上的非支付场景:蚂蚁森林、金融资讯等。
3)长期方案
这种场景的特点是价值持久,价值生成不受使用频率的影响。只要用户用过,就一直会产生价值。
比如支付宝的理财场景,只要用户把钱放在余额宝里,即使他没有进行任何后续的购买,没有产生任何支付,他仍然可以获得收益。比如一些可穿戴手环的提醒功能,通过设置提醒规则,可以自动提醒用户每天喝水,即使用户没有主动使用产品,也能感知到价值。
四。案例描述
这一部分将结合我负责的一个SaaS产品来说明。这是一款平台特性强(类似RPA)、扩展开放能力灵活的产品,为运营策划人员配置了各种运营规则。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平台能力上,这样的产品通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 你的产品似乎无所不能?
- 你的产品的边界是什么?
- 为什么这个场景应该基于你的产品?
但是对于平台来说,也需要找到能够体现平台商业价值的场景,让客户直接感知产品的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梳理了几个场景来支撑产品商业价值的构建,主要有:
1.核心价值场景
这是产品沉淀下来,决定客户是否买单的基础。一方面,这个场景目前需要有足够的痛点;另一方面,该场景下的产品交付价值要足够稳定,避免试点后客户难以进一步推广的情况。
SaaS产品一般有两个价值,一是提高经营效率,二是提高经营效果。前者的价值相对容易实现。比如很多做线上业务的系统,通过线上提高流程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效率,而后者的价值相对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业务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系统只能是辅助工具。
在这方面,结合产品特性(自动化和实时处理能力),作者以挖掘能够通过自动化提高效率,通过实时处理缩短业务周期的场景为核心价值场景,这将比单纯提高业务效果的价值输出更加稳定。毕竟影响商业效果输出的因素很多,大部分只能从制度上引导而无法控制。
2.频率提升场景
想象一下,如果客户购买了系统,并且一个月只使用一次,他将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更新它。因此,笔者将探索一些无法自动化,但需要人类参与决策的场景作为提频场景,通过这类产品增加使用频率。
3.长期情景
介绍了一些相对固定,变化频率较小的操作规则场景。虽然配置后不会大概率调整,但会一直运行生效,与升频场景互补,避免完全依赖用户使用频率的输出值。不过以上是笔者实际项目经验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一些脱敏,可能会影响大家的理解。
五.总结
从产品设计师的角度设计产品使用场景是一个互补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用户像导演一样与产品互动的场景,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产品的价值,产品也更容易站起来。
当然可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陷入单线思维。对用户、场景、业务、需求的洞察分析仍然是原点,建立场景是构建场景的重要前提。成都营销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