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如何赚钱,微信小程序的三大引流模式和四大盈利模式?
小程序就像一张票!如果有,可以进入微信流量分享圈,否则就没机会了!现在谁不用微信了?你不用,对手在用,微信就帮对手抢走了本属于你的客流!
一、小程序的红利期
现在属于“轻应用时代”,这个趋势会随着微信小程序的扩大而更加清晰。“轻量级应用”是下一波互联网机会的开始,但与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这一领域的变革不再由硬件和系统级厂商主导,头部的app巨头们正在扮演更加积极和重要的角色。
整个2017年,微信对小程序做了大量的更新,已经开放了40多个入口。小程序的能力地图趋于完整。2018年,微信将整合小程序的能力。比如2017年12月28日,微信的下拉任务栏功能开启后,小程序置顶等两个小入口随即被取消。
所以,随着小程序的成熟,微信里的所有入口都会全面转入小程序的形式。
二、微信小程序有哪些新的创业机会?
在提出新的创业机会之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两点:
1。小程序不能照搬微信官方账号的思路。
因为属于微信的圈子,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小程序是一种新型的微信官方账号,认为同样的微信官方账号的做法应该移植到小程序上。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合适的。
当然,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官方账号这种成熟的自媒体生态来获取用户,但如果用微信官方账号的方式思考就不行了。
2。不要把小程序当成Web App。
小程序是完全基于微信生态的产品,所以无论是UI设计还是功能都与微信本身紧密结合。所以在开发运营中,首先要从微信的大环境角度出发。可以是只有某个核心功能的简化App,也可以是解决用户临时需求的小工具。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微信的。
说了这两点,接下来继续说小程序的新机遇。
1848年,当美国的西进运动推进到加利福尼亚时,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立即在全球引起轰动,并迅速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淘金热。成千上万来自北美、欧洲和天涯海角的人们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淘金热。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筑路者,即最先提供基础设施的探险者,他们为别人提供了到达金矿的能力;
- 送水人,也就是为淘金热提供基本服务的人,是淘金热继续下去的保障;
- 淘金者,也就是真正挖金子的人,是整个淘金热的主要参与者。
作为微信的主人,自然是“田字一号”的修路人,他提供了这样的开发平台;对于小程序来说,做这方面配套服务的可以称为送水人,包括开发者、培训师、SEO、数据分析、媒体、社区等。小程序市场的掘金者是作为应用流进入小程序领域的创业者。
所以,基于此,我认为小程序现在和未来有三个机会:
1.新互动
所谓新互动,是指不同的玩法,比如基于群体的互动、娱乐等。
不仅仅是通过团的方式获得团的流量红利,更是基于这种团关系开发更多适合团的游戏。这将是变化最大的最新版本。
特别记得2017年1月9日,在小程序的发布会上,张小龙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几个喜欢看球的男生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小程序的窗口可以悬浮在群聊上方,视频可以在小程序中播放,比分可以实时显示。在群里讨论的如火如荼,甚至可以玩一些“打赌”的游戏。这样的场景可能有很多,比如女生一起拉团看综艺,或者一起拉团在线k歌等等。
互联网最性感的地方就是可以在线还原生活中的场景,门槛更低,体验更好。
2018年,小程序新的交互方式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其实是爆炸性的。比如心灵之王,各种吃鸡游戏,还有猜歌的人等等。,都是为场景而生的。这种新的互动模式门槛低,用户精准,如果对产品有足够的谈资和兴趣,很容易在圈内引起大家的热议。
2.新人群
小程序出来后,制作门槛大大降低。以前大量没有媒体能力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微信官方账号的,而现在他们利用小程序做一个小店是可行的。
所以现在有一部分人,有服务能力的人,专注于中老年市场和农村市场的人,比如果农,很容易就可以创建自己的店铺,把商品上架。这是一种新的人群。更简单的是,每天为中老年女性用户推送一个健康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可以快速实现用户增长。
移动长期图文内容编辑器美文从去年9月份刚上线,排名就一路火箭式上升——在阿拉丁统计平台发布的新小程序榜单、上升小程序榜单、小程序工具榜单等小程序榜单中一直稳坐榜首,甚至在双11电商风生水起的情况下也晋升到了整体榜单前十!
美景内容的自我传播体现在:老师会和家长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公务员会给领导和同事看自己海外调研的报告,摄影师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旅行生活的美好和故事。美颜为这些人提供了非常低门槛的内容创作工具;虽然大部分文章的传播没有超出创作者的个人圈子,但是大量的自传播导致美妆文章在两年内零成本获得2500万用户。
手机太多,内存太大——用户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软件时难免会有内存方面的考虑,来回切换app也会对用户的体验产生“分裂感”。美片开发的小程序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程序占用内存小,用户下载只需要几秒钟,比下载一个App轻很多。美片小程序让更多用户以最低的成本体验美片最核心的“图文创作”功能;如果用户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下载App也是理所当然的。
中老年用户只需打开微信,点击美片小程序,就能度过用户下载的纠结决定和等待过程。整个过程对他们也很友好——美片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打开,无需安装;不仅有完整的体验,还可以直接联系朋友讨论,还可以直接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获得更多实用技巧和灵感。这一切都在赋予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中老年用户更多的互动能力,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3.新场景
小程序上线时,主推的是“位置”属性,让线下商家能够线上触达自己的用户。如果小程序是网站或app,二维码就像他们的网站或APP链接。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如此低门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一个包子店的老板来说,他可以以“个人号+群+小程序”的形式,继续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这种形式下,或许有机会帮助线下商家更好地利用“微信能量”。
零售的本质是人和商品。以前的零售,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除了商品本身,都有自己的客户,但是客户并没有整合,所以呈现线性增长。零售的新核心是线上线下沟通的融合。线上线下完全融合,线上客户和线下客户叠加交叉,形成指数效应。小程序作为连接线下最好的工具,将成为新零售时代线下门店拥有“网店”最简单、最好的方式。
三、如何推广一个新的微信小程序?
我把小程序的推广分为以下三类:
1.产品推广
我就以品多多这种新兴的电商为例,告诉大家如何推广产品。
产品推广是指产品化的机制,引导用户以远低于市场化的成本为平台吸引新用户,从而实现用户的持续、规模化增长。其实在变现方式上可以称之为“社区化创新”,因为是希望撬动用户为平台带来新客户。更通俗的说,应该是“以老带新”,让老用户帮助平台带来新用户。
品多多成立才两年,但成长速度惊人。在2018年的第一年,它的GMV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00亿。那么为什么拼多多的客户群能增长这么快呢?
这是拼多多小程序首页和关于用户成长的产品机制设计:
无论是拼多多的App还是小程序,我们都能看到这家公司的基因就是分享,因为首页的功能模块有一半以上都是和分享有关的。
作为很多小程序的新人,你完全可以把你的产品“电商化”,依靠产品机制的设计,先把你产品的“自传播”因子分发出去。比如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已经电商化了:
1)比如自客的小灯塔社区,利用小程序本身的二维码参数属性,进行渠道分发,生成海报(链接)进行分发,让自己的活动更具自传播性。
2)再比如礼物论中的“新送礼方式”:在礼物论中选择礼物,然后通过线上包装的方式送给收件人。
3)再比如纪念碑谷2案例:尝试用一个小程序轻量级应用来推广体验,用类似故事的方式引导用户下载。
2.运营推广(活动)
小程序上线,如何少受运营的干预。这里我介绍一下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流行的三定律:个性定律、粘附定律、环境力定律。
1)单个字符规则
想起凯文·凯利在《必然》中的一句话:
流行的产品也是如此,总是在流行起来之前就被我们身边的某一类人所知晓。这种人就是《引爆点》中提到的三种魅力型人格。他们是“专家”、“联络员”、“推销员”。这里就不细说了。
小程序的推广,尤其是小程序的首次上线,需要行业内的大咖和专家来体验我们的产品。这些大咖,行业人士/媒体人都爱社交。他们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器。在特定的圈子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如果他接受了专家意见,成为第二个吃螃蟹的人,那么显然,在那个以他为核心的社交圈里,可能会引发一场吃螃蟹的流行。
比如小米圈(现更名为知识星球)的产品刚推出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创始人和冯大辉(互联网圈知名大V,现为无码科技创始人,原丁香园CTO)是朋友。冯大辉在小米圈开了一圈后,订阅价256元,卖了一万多份,几百万元。有了冯大辉这个平台,花了17年。不仅为知识星球带来了早期的一波精准用户,还带来了一批中小v,可以说早期的知识星球就是靠冯的口碑传播起来的。
所以在推广小程序的前期,如何在自己的圈子里“有人”或者靠关系拉几个大平台,效果是杠杠的。
2)粘附定律
其次说一下“附着定律”,也就是创造有吸引力的活动才是王道。因为除了产品本身的机制设计,还需要结合创意活动一起推广。在活动设计上,要牢牢抓住用户的底层核心(人性)需求来策划。
比如黑卡相机在今年元旦和春节两个时点迎来了一波用户爆发式增长,从发稿时的200万用户到2000万用户再到1.2亿用户,日活跃从20万增长到现在的600万。那他们是怎么冷启动小程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