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用户运营 ,做好用户运营的5大技巧?
说到用户留存,留存所有用户并没有价值。首先,用户留存的价值是什么?
留存就是让用户留在你的产品里(app/平台/网站/小程序等)。)和“安定下来”。
不同的产品,用户留存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最终目的都是通过用户留存产生商业价值。
本文框架如下(用户获取和用户转化不在本次交流范围内):
首先,分析和了解你的用户。
最初通过各种渠道或裂变手段获取的用户,并不都是你的目标用户(或者其中一部分暂时不是你的价值用户)。你的用户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的哪些标签信息被获取了,他在你的产品上留下了哪些互动的足迹?
一般情况下,我应该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以下所示方向供参考:
分析和了解用户。除了通过后台的相关数据调用分析,还可以找几个内部用户进行访谈,了解他们为什么使用你的产品,想从你的产品中得到什么...
第二,想办法挖掘用户的价值
挖掘用户价值主要是让你对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哪些用户是你的有效用户,为后续的用户运营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避免盲目跟风运营。
那么,这份工作怎么做呢?
1.总结价值用户的整体特征。
什么是价值用户?根据平台自身的目标和商业模式,如付费转化深度互动...直接或间接实现/转化产品商业化的用户。
首先,分析过去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如果没有后台数据沉淀,可以参考竞品或同行公布的数据,总结出价值用户的整体特征,定义为价值标签。
以保险用户为例。具有以下价值标签属性的用户具有更高的转换率:
在对目标用户的价值标签进行归纳之后,就需要找到拥有这些价值标签的目标用户,或者通过运营将普通用户转化为这样的价值用户。
至于上图中的保险用户,由于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一些价值标签不止一个的用户,还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唤醒,让他们顺利过渡到转化用户。
2.通过运营手段获取用户价值标签。
用户的价值标签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注册填写,通过问卷调查、A/B测试、技术嵌入(浏览/关注等交互抓取)、第三方平台数据抓取等方式获取。
例如,问卷活动是获取用户信息的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记住,问卷的形式要简短委婉,可以穿插在一个交互过程的最后,也可以通过交互动作(浏览/关注……)来实现。
以下问卷技巧供参考:
下面的问题不直接问你有没有买保险,愿意出多少钱,而是委婉地把你的身体和你的车相提并论。
例如,在旅游季节,使用简易测试形式。左图两个小问题询问出行方式,可以间接得到用户经济水平/有车/经常出门等信息。
第三,建立用户画像库,可视化标签。
建立人像数据库的目的是通过对每个用户的实时标注,使每个用户的信息可见,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用户的分级管理提供非常重要和高效的策略依据。
在建立用户画像数据库之前,首先要搞清楚自己需要获取什么样的标签,标签属性如何定义,具体有哪些标签?
这对运营商对自身业务的了解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要非常清楚用户的行为路径,分析影响用户商业价值的主要因素。
有以下类别的通用用户标签可供参考:
基本标签
即用户的基本信息,自身属性,如姓名、性别、年龄、手机、邮箱...
这种标签对操作手段的触/推大有用处。
行为标签
也就是用户对你产品的行为(点击/浏览/阅读/咨询/参与活动/平均登陆时间/登陆次数……)
用户生命周期(新用户/普通用户/活跃用户/价值用户/付费用户/睡眠用户)也可以属于这类标签。
需求标签(价值标签)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价值标签”(购买意向/产品倾向需求/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关注和偏好……)。该属性的大部分标签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进行定制,比如购买意图:用户多次浏览相关产品,或者用户将某个产品标记为感兴趣
交易标签
也就是说用户有过付费记录,或者在其他网站或者平台上抓取了用户的消费数据(比如是否买车/房子/手机型号……)。这样的标签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用户的消费偏好和能力。
我个人认为,需求标签是商业变现非常重要的标签指标,要通过各种运营手段尽量获取用户的这类标签数据。
以上标签定义分类后,就可以建立用户画像库了。人像库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后台建设工作,需要与后台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你要和相关人员明确沟通你对构建人像库的需求(比如后台界面如何呈现,每个标签的定义,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数据搜索/统计结果……),沟通落地的可行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用户画像库中的标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产品运营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要丰富画像库。
第四,定义和分层用户。
不同层次的用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用户分层,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制定精准的用户运营策略和落地方案,实现高效运营资源。
用户分层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结合了用户生命周期的一些概念和RFM价值模型进行用户分层。
以下定义和分类供参考:
- 一般分为:新用户-普通用户-活跃用户-价值用户-付费用户(超级用户)-睡眠用户。
- 新用户:新注册的用户。
- 普通用户:偶尔或一周一两次登录的用户。
- 活跃用户:经常使用产品核心功能的用户,或者已经活跃2个月的用户。
- 价值:符合转化用户的整体特征。
- 转化用户:产生了商业价值转化或消费的用户。
- 沉睡用户:3个月没有互动的用户。
从上图可以看出,各种用户运营都服务于一个目标:将普通用户转化为价值用户——付费用户——复购用户。换句话说,这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在用户的生命周期内产生尽可能多的商业价值。
当然,不同的企业产品会有不同的用户级别定义和分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义。另外,需要设置标签归属优先级,避免某些用户的重复标签和重复中断。
第五,针对性和精细化运营
其实做用户分层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用户分层分类进行精细化运营,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选择用户喜欢的,从而达到高效运营资源。
一句话:用户来了,一定要想办法留住。
1.根据不同层次的用户匹配最佳运营策略。
新用户操作
新用户初来乍到,出了问题就会“掉头就走”,所以除了做好产品体验(界面怎么玩流程),还需要通过运营手段最大限度的激活用户。
常见操作策略,供参考:
- 新手指南:让用户第一时间体验产品的核心功能/玩法,尽量留住有效用户。
- 新人的好处:用户第一次“访问”,要送他“甜”的东西,吸引他第二次访问。就像众所周知的餐厅优惠券一样,一般来说,新顾客会收到一张优惠券,可以消费多少就消费多少。下一次他们在商店消费,可以用新手任务来抵消
:新用户做任务会得到奖励,比如完善信息,添加小程序。 - 它喜欢什么:在注册过程中,新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户进入页面时可以个性化自己喜欢的界面内容。
普通用户操作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运营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从而成为活跃用户。
常见操作策略,供参考:
- 签到打卡:每日签到打卡奖励(积分/虚拟币/红包)会让用户养成每天签到的习惯。
- 每日抽奖:每天1-2次抽奖,丰富互动动作,增加用户停留时间。
- 信息推送:内容推送精细化,根据用户阅读喜好进行定向推送,比如每天一篇文章/信息推送。
活动用户操作
这类用户对产品有一定的主动贡献。他们乐于参与产品的核心功能,喜欢互动和分享。但是,任何用户都会有这样一个循环:在“惊艳”之后,又会“消失”。运营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拉长这些用户的活跃周期,持续“刺激”他们,期间适当加入转化策略。
常见操作策略,供参考:
- 成长系统:即用户激励系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游戏化,借鉴游戏产品的制度,或满足用户的虚荣心、成就感/优越感,或享受等级晋升带来的特权,及时获得正负激励。最常用的有会员等级,经验值,勋章,财富值,VIP,邀请码...
- UGC内容:为用户提供表达自我的入口和出口。知乎、Tik Tok等就是UGC最好的代表。当然,需要根据产品的属性来确定UGC的呈现形式,或原创文章,或体验反馈,或情感表达...
值用户操作
这类用户比较特殊,可以使用其他层次的运营策略进行交叉运营。另外,要适当激发他们的需求意愿。
常见操作策略,供参考:
- 唤醒教育:普及价值用户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其对产品的消费意识。比如保险用户可以适当加入保险相关教育(资讯/答案/短视频知识普及……)曝光。
- 特色活动:针对这类用户的主题活动,如母婴产品,可以为孕妇提供孕期知识普及、科学坐月子等特色活动。
转变用户操作
对产品有极大的认同感,可以成为产品传播的源头,找出用户的推荐动机,引导用户转发和传播。
常见操作策略,供参考:
- 后续服务:用户付费转化后,要提供后续服务,如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售后反馈/问答等。
- 优惠券投放:用户生成支付后,会在支付页面的最后添加一个优惠券选项,比如天猫。用户支付后,会有相应店铺的优惠券送出,用户还可以参与抽奖0.1元购买。
- 个性化推送:根据用户的消费/浏览习惯,推送同类产品或互补产品。
睡眠用户操作
这些用户要么是无效用户,要么是没有产品、没有情怀的用户,要么是“喜新厌旧”。
最常用的策略是召回用户,并通过电子邮件/短信联系用户。
另外,要提前建立预警流失机制,提前采取预流失措施,留住用户。
2.交叉运营:活动运营+产品社交
①活动和操作的细化
这是用户操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上面也提到了一些日常的留存活动,是指非常规的留存活动。
假日活动:
全年有相当多的假期。选择适合产品场景调性的节假日,结合产品当前目标,策划相应的用户活动。
庆典活动/自创节日:
此类活动常见于一般电商平台,以优惠折扣为主要宣传亮点,如天猫11.11、唯品会6.18、欢聚5.16等...
一系列活动的例行程序:
也就是创意产品化,用户参与度高,会陆续迭代铺开,比如支付宝的五福集活动,微信红包。
比如淘宝二楼,1001夜,用户愿意通过短视频+故事+产品场景为企业利益买单。
培育部互动游戏/活动:
丰富产品玩法,不定期在线策划,通过互动活动让用户产生持续的“刺激”,培养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
比如支付宝的回答星球,蚂蚁深林
热点蹭活动:
结合时事/明星/热点话题,及时策划热点活动/海报/游戏,提升产品的公众关注度。
比如最近的996话题被热议,大家意见不一,那么就可以创建PK话题活动。
②产品的社会精细化
这里指的是如何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连接”。根据用户画像,通过合适的运营手段触达用户,与用户产生无缝连接。
- 站内“联系人”:系统通知、banner推送、用户新消息或活动推送作为提醒。
- 站外“联动”:短信推送、邮件推送、相关平台推送、好友转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