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神秘的“宜家效应”,如何影响你的消费决策?
欢迎来到智库精品课程系列栏目课程。你今天连续学习多长时间?
之前有个开蛋糕店的客户咨询我们,因为没有加盟品牌,就是自己的小品牌。生意一直不太好,平时也发传单,但是进店转化率不高。关于咨询我该怎么做?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流量转化问题。有些人进了商店,但就是不买东西。
我们当时为顾客策划的营销方案之一就是宜家效应。
本专栏就来说说这个新知识点。
说到宜家,很多营销人员总会想到宜家的营销技巧,他们的很多技巧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比如宜家商场“迷宫般”的动线设计,让很多消费者沉浸其中,比如宜家家居的场景设计,让消费者有购买冲动;宜家出口的甜筒利用了消费者的“峰端法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有一点,很多人不能理解!
相信在宜家呆过的人都知道,宜家采购的很多家具都需要自己组装。
在懒人经济盛行的当下,消费者花钱买“方便”和“时间”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那宜家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显然,和其他家具制造商一样,你可以直接将成品家具送货上门。对消费者来说不是更方便快捷吗?为什么非要“折腾”消费者?
第一,销售半成品可以为宜家节省库存空,降低物流成本。
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激发消费者思维中神奇的宜家效应。
什么是宜家效应?
是指消费者自己选择想要的元器件和产品样式,然后一手拿着螺丝,一手拿着扳手,对照说明书,自己组装起来的过程。
比如你组装一个货架,潜意识里,你会觉得你组装的货架比别的店卖的好。让用户自己选择,自己diy,融入自己的劳动和情感,让自己更喜欢这个产品。潜意识里,他们会赋予这个产品更高的情感价值。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应】。
比如你200万买了一套房子,然后花了半年60万精心装修设计。后来看到房价上涨,就想通过从事中介交易获利。结果有人想花280万买你的房子。按理说它一转手就赚了20万很划算,但你还是觉得舍不得。为什么?
这就是工作中的宜家效应。因为你为整个房子付出了额外的劳动、时间和情感,所以你会对它产生过度的价值评价。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宜家效应,很多事情都可以变得更简单。
那么如何利用“宜家效应”营销客户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让消费者在商品上投入更多的劳动、时间、精力或情感,就会产生非理性的价值认知偏差。
比如现在电商平台上的DIY油画销售非常火爆,很多消费者都愿意购买现成的手稿,然后按照说明用卖家匹配的颜料和画笔涂上自己的颜色,最后装裱在画框里。
在整个过程中,消费者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创作了画作,还可以在朋友圈炫耀,既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也有助于商家免费做广告。
最后,智库优课总结了“宜家效应”的几个特点:
第一,“宜家效应”本质上是消费者的价值认知偏差。
第二,“宜家效应”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参与感。
第三,如果参与环节设置得当,“宜家效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宜家效应”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认可你产品的价值,更喜欢你的品牌。
好了,现在就在这里分享一下这一节的内容吧。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转发分享。
作者:智库精品课程商业栏目组
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让大脑信息量更大!
点击关注,与更多优秀创业者共同进步!
点击底部购买我们的专栏,了解更多知识点。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分享新的知识点。成都营销策划公司|